大家好,今天好酒网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2006年merlOt红酒,merlot2016红酒价格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CabernetFranc波尔多红酒口感价格
这是一款新西兰的干红葡萄酒。由GREYROCK公司酿造,产地是新西兰的HAWKESBAY(霍克湾),葡萄品种为MERLOT/CABERNETFRANC(梅洛与品丽珠),年份是2006。价格在20美元左右一瓶。是口感非常不错的葡萄酒。国内的价格在350~400元之间了。
红酒会过期么
这个问题用我的这篇文章回答你算是最恰当的了!
很多对葡萄知识缺乏了解的朋友总是困惑于“适饮期”与“保质期”这两个词的含义与区别,红酒到底有没有保质期呢?是不是越陈越香呢?也许你喝的葡萄酒是已经开始衰退的葡萄酒!
葡萄酒的保质期:
葡萄酒和其他食品的保质期一样,是指葡萄酒在正常条件下的质量保证期限。一般的食品如果变质,往往会发生腐败变质等现象,对人体会造成伤害。进口葡萄酒背标上的保质期基本上都是10年。难道进口葡萄酒不分优劣,保质期都是10年吗?10年保质期到底是个什么概念?
值得一提的是,保质期是一个中国特色的葡萄酒概念,国产葡萄酒都标注了为期8年到10年的保质期,而外国人几乎从来都不关心葡萄酒保质期,而是更加关注葡萄酒的适饮期和陈年潜力。
外国葡萄酒刚进入中国时,要履行任何进口食品的标签上均要标出其保质期信息的规定,因此,其背标也会标上保质期。不过,从2006年10月1日起,国家正式实施了《预包装饮料酒标签通则》,其中规定,葡萄酒和酒精含量超过10%的其他饮料酒可免除标示保质期。
从土壤气候,到果树种植的下种、发芽、开花、结果、成熟,这是葡萄的生命过程;而通过酿造发酵培养与熟成,是葡萄酒的生命过程;
葡萄酒装瓶后,通过时间、酒体与空气的氧化,又将经过,生涩、成长、成熟、老态甚至死亡是一个抛物线式的生命过程。有的葡萄酒要十至二十年才能到达成熟期,也就是它的最佳适饮期。而有些酒三五年后已经走向衰退了。
葡萄酒的适饮期
葡萄成熟后,经过采摘、榨汁、生产加工、橡木桶成熟等一系列酿酒流程后,葡萄酒会得到酿酒师所赋予的品质提升。然后装瓶,这时葡萄酒会进入休眠期,它必须要有一个合适的储藏环境。经过陈年后,葡萄酒的品质会得到二次提升,走向成熟。
经过陈年进入成熟期的葡萄酒,其优秀的品质会持续释放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就是葡萄酒的最佳饮用期。世界上90%的葡萄酒适饮期都在3--4年内,有5%左右的优质葡萄酒才具有5-10年的陈年潜力,而只有剩下的1%的顶级葡萄酒才具有10年以上的陈年潜力。需要指出的是,所有葡萄酒都会在特定时间内达到品质顶峰,之后再慢慢进入品质衰落期。
一般来说,只有酒精度高、单宁含量高、酸度适宜、果香浓郁、酒体饱满的红葡萄酒才具有较大的陈年潜力,如果储存得当,可以存放很长时间。而大多数红葡萄酒和绝大多数白葡萄酒的陈年潜力都是比较有限的。
葡萄酒就如人体一样,有它的生命周期:成长期、稳定期、衰老期。有时候喝太早,苦涩坚硬;有时候喝太晚,老气陈旧。80%的葡萄酒(大多在100多块钱以下)没有成长期,出厂后就是最佳饮用期,四五年后就开始衰老。这类酒参照上图的A线。
约10%的葡萄酒出厂后放三五年后开始进入成最佳饮用期。市场零售价500元左右的葡萄酒。这类酒符合上图中的B线。
最后1%的极少数高端葡萄酒可以放置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进去最佳饮用期。比如大拉菲,玛歌,木桐,罗曼尼康帝等。这类酒符合上图中的C线。
在适饮期之前饮用会错过葡萄酒未散发出的味道,口感也不好。如果错过了葡萄酒的适饮期,那么,葡萄酒的口感也不会那么新鲜,味道也没有那么丰富,甚至会出现一些“别样”的风味。这时的葡萄酒虽然仍在保质期中,也可以饮用,但就已经失去了葡萄酒本身的意义了。
葡萄品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款葡萄酒的酒精度、酸度、单宁和果香浓郁度,所以它是影响葡萄酒陈年潜力最基本的因素。一般来说,赤霞珠、西拉、丹魄和内比奥罗等品种酿造出的葡萄酒陈年潜力较好,而佳美(Gamay)、梅洛(Merlot)等品种酿造的葡萄酒一般应该在年轻时饮用。
葡萄品质是决定葡萄酒品质的前提条件。葡萄品质与一个产区的气候、土壤、培育以及年份等因素息息相关。其中年份是不定因素,较难控制。如果当年气候条件好,没有意外的天灾或虫灾,该年的葡萄品质就会好于其他年份。相同品种的葡萄,因好年份品质更佳,所酿造出的葡萄酒的陈年潜力也更佳。如波尔多梅多克(Medoc)的葡萄酒,1992、1993年因气候不好,即便是名庄的酒,最多也只能陈年7-8年便达到顶峰。
毫无疑问,如果一款葡萄酒的品质很差,那它根本没有陈年潜力可言。葡萄酒的品质除了和葡萄品质有关,还与葡萄酒的酿造工艺、酿造设备以及酿酒师的酿酒手法有很大的关系。一般经过橡木桶酿造的葡萄酒要比未经过橡木桶的葡萄酒陈年潜力更佳。而且,法国橡木桶与美国橡木桶,新橡木桶与旧橡木桶之间又有较大的区别,它们对葡萄酒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无论葡萄酒的品质有多么好,如果没有储藏得当的话,很容易就会衰老甚至变质。一般凉爽、恒温、通风性较好、光线较暗且无异味的地方是储藏葡萄酒最理想的环境。另外,在储藏软木塞封瓶的葡萄酒时,要将葡萄酒向下倾斜45o放置,这样可以确保软木塞与葡萄酒充分接触,防止软木塞变干而导致空气进入瓶中,加速葡萄酒氧化。
更多酒类知识请关注本号,或同名公众号!
什么样的红酒才是精品是不是越贵越好
这个问题的意思,差不多等同于“初学者应该选择什么葡萄酒来喝,是贵的吗?”
一
餐桌上吃饭时,跟朋友、客户们喝红酒聊天,会时不时地谈论到红酒。
时间长了,圈子里也有一些朋友被熏陶,开始对葡萄酒感兴趣。
他们会问,“郑先生,我还不懂酒,作为想入门的人,该挑选什么样的葡萄酒喝,是不是要选择一些价格贵点的?”
我赶紧摆摆手。
“不不不!刚开始喝,千万不要挑选太贵太好的葡萄酒,这样不好。”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女性朋友,身材凹凸有致的,也是刚喜欢上葡萄酒。
不过,郑先生我没怎么样跟她喝过酒。因为,每次她喝到酒都太好太贵,她们几个朋友一晚上能喝掉五六瓶红酒,而且,每瓶都是六七百起步的。这样的喝法,我哪吃得消。
她倒是经常和我说,要跟我学习红酒知识,但我每次都会对她说,“刚入门,别老是喝太好太贵的”之类的话。
她又听不进去,觉得喝红酒就是要喝好的,这样起步正好。
我也不好多说什么了,人家姑娘收入高,又是自己花钱买好酒喝,怎么了。
二
我反对“喝好酒来入门”,是有原因。
起步门槛太高,反而失去探索乐趣,错过意外惊喜。
我有些朋友一出校门,父母就买豪车给他,人生的第一辆车就是奔驰、卡宴,那后面三四十岁该怎么换车,从俭入奢易,由奢回简难啊!
葡萄酒也是如此,一开始就喝七八百、上千的好酒,位于金字塔顶部的葡萄酒,等到回过头来,喝一两百元酒,再也感觉不出平价酒的美好来。
如同美食,好酒喝多了,人的嘴巴就会变“刁”,好酒名庄酒喝地越多,越不会对平价普通酒产生兴趣。
但葡萄酒的天地,不仅仅是高档名庄酒,这只占一小部分。
占着几根良木,却无视整片森林,岂不可惜。
因此,面对刚接触红酒的爱好者,我的建议是,从低到高,从一般到高端,一步步往上喝,这样才充分领略葡萄酒世界的风光,在探索中感知不同酒的优良好坏。
三
葡萄酒入门,选择主流葡萄品种,喝精品葡萄酒。
什么是主流葡萄品种?就是酿造葡萄酒最多做主要的几种葡萄,也叫国际品种。
就像我们刚买车,也只会挑一些常见品牌,丰田、大众、通用、本田等,谁也不会一开始就去买很小众的品牌。
主流的红葡萄品种有
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
梅洛Merlot
黑比诺PinotNoir
西拉Syrah
主流的白葡萄品种有
霞多丽Chardonnay
长相思SauvignonBlanc
雷司令Riesling
赛美蓉Semillon
初学者,喝一遍这些葡萄品种酿成的葡萄酒,就大概明白葡萄酒是怎么一回事。就像我们想了解理财投资,总绕不过楼市、股票、基金、信托、P2P这些领域。
我们在生活中,饮用的葡萄酒,大多是上面这些葡萄品种酿成的酒。或者,把这些葡萄品种混合起来酿成的葡萄酒(混酿、调配)。
葡萄酒的世界,基本上也就是如此。
四
刚入门,可以多选择多喝一些新世界的葡萄酒。
旧世界、新世界的意思,简单的来说,就是欧洲出产的葡萄酒,属于旧世界葡萄酒,除欧洲以外的产酒国酿制的葡萄酒,叫做新世界葡萄酒。
两个世界,两种不同的风格。
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这些旧世界产酒国,葡萄酒的风格是偏沉稳偏酸涩。而澳洲、新西兰、智利、美国这些新世界国家的,则会表现出奔放、浓郁的风格。
刚入门嘛,好像两个陌生朋友见面,都是沉闷内敛的,怎么聊得到一会儿去,总要有一方活泼主动点,才好交流,熟悉加深印象啊!
初学者不也如此,面对奔放、浓郁的新世界葡萄酒,能更快了解葡萄酒的特性和内容。
况且,新世界的葡萄酒,没有旧世界葡萄酒那样有酸涩感,喝起来更柔和甜美,让人更容易接受和喜欢。
当然,相对于旧世界葡萄酒,新世界酒的价格也便宜些。
省点钱,喝更多有代表性的葡萄酒,何乐而不为!
五
任何领域都一样,贵点的高级的,总是复杂些,驾驭需要经验和技巧,便宜点的基础的,总是简单些,好掌握好控制。
当年,郑先生我学会开车,拿到驾照后,老郑先生丢给我一辆10万级别的车,开过几年了的,说初学者就适合开这种的。
对于刚入门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是掌握一些基础的动作和要领。
那些什么操控感、驾驶技术,是老手才会去琢磨的事情,这对初学者来说,过于高深和复杂,会绕晕的。
高档酒、名庄酒之之类的好酒贵酒,也是这样。
它们讲究风土、讲究风格,讲究年份,适合于资深红酒爱好者,他们也喝得明白,而对初学者,更重要的是带有葡萄品种特征、产地风格的葡萄酒,不用太好太贵的。
先打好基础,再学精深的。
基本的手型、步法、腿功都还没弄懂,就想学降龙十八掌,这不大现实。
更多选酒方法、红酒知识,欢迎百度搜索:郑先生解读红酒标签,里面都有详细文章介绍。
红酒系列名称
经常买酒的朋友就会发现,市面上有干红、桃红、干白、甜白、香槟和加强酒等各式各样的葡萄酒,让人不禁眼花缭乱,甚至摸不着头脑。那么,葡萄酒到底是怎么分类的?它们分别又有什么含义呢?
备注:文内标准部分以国标《GB15037-2006葡萄酒》为准。
一、按颜色分类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分类方法,也是最容易接受的一种划分方式。
1、红葡萄酒(RedWines)
这是一种由红葡萄品种压榨/浸皮后,经带皮发酵而来的葡萄酒。在发酵过程中,酒液可以充分萃取果皮中的颜色和风味物质,呈现紫红、宝石红、石榴红、茶红色甚至红棕色等各种不同程度的颜色,同时带有较为丰富的口感特征。
2、白葡萄酒(WhiteWines)
通常,白葡萄酒会由白葡萄品种破皮压榨后,经不带皮发酵制成,所以酒液颜色大多浅淡,多为柠檬绿色、柠檬色、金黄色、琥珀色甚至棕色等。有时候,白葡萄酒也可以经红葡萄品种去皮压榨后发酵而来。
3、桃红葡萄酒(RoseWines)
桃红葡萄酒大多由红葡萄品种酿制,由于葡萄浸皮时间短,所萃取的色素有限,因而颜色大多介于红白葡萄酒之间,常呈粉色、三文鱼色甚至橘红色。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果皮呈粉色的白葡萄品种也可用来酿制桃红葡萄酒,灰皮诺(PinotGrigio/PinotGris)就是一个例子。
二、按二氧化碳压力分类
1、静止葡萄酒(StillWines)
静止葡萄酒(也译作平静葡萄酒)通常指的是在20℃时,二氧化碳压力小于0.05MPa的葡萄酒,这种葡萄酒几乎不含二氧化碳,是市面上最常见的一种葡萄酒。
2、起泡酒(SparklingWines)
起泡酒和静止酒相对,通常指的是在20℃时,二氧化碳压力大于或等于0.05MPa的葡萄酒,其中香槟(Champagne)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不过根据起泡程度的不同,起泡酒还可以细分为以下两类:
(1)高泡葡萄酒(SparklingWines):在20℃时,经自然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压力大于或等于0.35MPa的起泡酒。其中,当酒瓶容量小于250mL时,二氧化碳压力大于或等于0.3MPa的葡萄酒也可称作高泡葡萄酒。
(2)低泡葡萄酒(Semi-SparklingWines):在20℃时,瓶内二氧化碳压力处于0.05MPa-0.34MPa之间的葡萄酒。
三、按含糖量分类
静止酒和起泡酒的含糖量划分标准不完全一致,以下将分别讨论。
1、静止葡萄酒
(1)干型(Dry):经自然发酵完成后,葡萄中的糖分几乎都转化成了酒精。当葡萄酒中的自然含糖量小于或等于4g/L时,即称作干型葡萄酒,也可以理解为不甜的葡萄酒。此外,当总糖与总酸(以酒石酸计)的差值小于或等于2g/L时,含糖量最高为9g/L的葡萄酒也称作干型葡萄酒。
(2)半干型(Semi-Dry):含糖量大于前一种葡萄酒,且最高为12g/L;或者当总糖与总酸(以酒石酸计)的差值小于或等于2g/L时,含糖量最高为18g/L的葡萄酒。
(3)半甜型(Semi-Sweet):含糖量大于半干型葡萄酒,且最高不超过45g/L的葡萄酒。
(4)甜型(Sweet):含糖量大于45g/L的葡萄酒。
2、起泡酒
谈及起泡酒的甜度时,一般针对的是高泡葡萄酒。
(1)天然高泡葡萄酒(BrutSparklingWines):根据我国国标,这类葡萄酒中糖分含量小于或等于12g/L,允许差为3g/L。而在国际标准中,该分类还细分为三种,分别是BrutNature(0-3g/L)、ExtraBrut(0-6g/L)和Brut(0-12g/L)。
(2)绝干高泡葡萄酒(Extra-DrySparklingWines):葡萄酒中含糖量为12.1-17g/L的高泡葡萄酒,允许差为3g/L。
(3)干型高泡葡萄酒(DrySparklingWines):葡萄酒中含糖量为17.1-32g/L的高泡葡萄酒,允许差为3g/L。
(4)半干型高泡葡萄酒(Semi-DrySparklingWines):葡萄酒中含糖量为32.1-50g/L的高泡葡萄酒。
(5)甜型高泡葡萄酒(SweetSparklingWines):葡萄酒中含糖量大于50g/L的高泡葡萄酒。
四、按酒体分类
酒体也是葡萄酒分类中的一个常见概念,根据酒体轻重的不同,葡萄酒常分为以下三类:
1、酒体轻盈型(Light-Bodied)
酒体轻盈型红葡萄酒一般颜色较淡,单宁较少,典型代表有黑皮诺(PinotNoir)和佳美(Gamay);酒体轻盈型白葡萄酒往往有着激爽的酸度,冰镇后更加清新易饮,灰皮诺、阿尔巴利诺(Albarino)和慕斯卡德(Muscadet)都属于这一类。
2、酒体中等型(Medium-Bodied)
相比前者,酒体中等型葡萄酒往往颜色更深,在舌头上的质感更重,红葡萄酒中的典型代表有梅洛(Merlot)、丹魄(Tempranillo)和桑娇维塞(Sangiovese),白葡萄酒有长相思(SauvignonBlanc)、白诗南(CheninBlanc)和特雷比奥罗(Trebbiano)等。
3、酒体饱满型(Full-Bodied)
酒体饱满型红葡萄酒颜色最深,单宁充沛,常见代表有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西拉(Syrah/Shiraz)和马尔贝克(Malbec)等;酒体饱满型白葡萄酒大多经过了橡木桶的陈酿,因而口感更显厚重,霞多丽(Chardonnay)、维欧尼(Viognier)和赛美蓉(Semillon)都是代表之一。
需注意的是,即使同为饱满型葡萄酒,红白二者的质感还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在酒体上,红葡萄酒只能与红葡萄酒相比较,与白葡萄酒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五、按原料采收方式分类
1、普通葡萄酒(Wines)
这种葡萄酒最为普遍,指的是葡萄自然成熟后采摘下来,并以新鲜葡萄或葡萄汁为原料,经全部或部分发酵酿制而成的含有一定酒精度的发酵酒。
2、晚收酒(LateHarvestWines)
当葡萄自然成熟后再等上几天(前提是天气允许),葡萄中自然累积的糖分浓度往往会更高,如果这时再来采摘,酿制的葡萄酒往往会更加鲜甜可口。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晚收葡萄一般不经贵腐菌感染,也没有结冰,只在树上进行简单风干。
3、贵腐酒(NobleRotWines)
先推迟葡萄的采收期,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葡萄果实往往会感染一定的贵腐菌,这在法国苏玳(Sauternes)、德国和匈牙利托卡伊(Tokay)等地较为常见。经贵腐菌感染的葡萄往往糖分浓度极高,酿制的葡萄酒口感甘甜,带有明显的蜂蜜和干果香气。
4、冰酒(Eiswein/IceWines)
这种葡萄酒同样是先推迟葡萄的采收期,待气温降到-7℃到-8℃葡萄果实结冰后再来采收,这在德国、奥地利和加拿大较为常见。通常为了保持葡萄酒的鲜美口感,这种葡萄还会带冰压榨。
六、按酿造方法分类
根据生产过程中采取的特殊酿造工艺,葡萄酒可以分为如下诸多类型。
1、加强葡萄酒(FortifiedWines)
指的是在葡萄酒发酵过程中或发酵完成后加入白兰地(Brandy)等烈酒或酒精强化酒精度后制得的葡萄酒,雪利(Sherry)、波特(Port)和马德拉(Madeira)都是典型代表。
2、加香葡萄酒(AromatizedWines)
以葡萄酒为基酒,经浸泡芳香植物或加入芳香植物的浸出液等制成的葡萄酒,如味美思(Vermouth)。
3、加气葡萄酒(CarbonatedWines)
酒中所含二氧化碳不是由发酵产生,而是部分或全部由人工添加,从而制成的具有同起泡酒相似物理特征的葡萄酒。
4、无醇葡萄酒(Non-AlcoholicWines)
又称作“脱醇葡萄酒”,指的是葡萄经发酵、陈酿、去杂和脱醇等特殊工艺制得的葡萄酒,酒精含量非常低,甚至接近于0%。
七、按饮用分类
1、餐前酒(Aperitifs)
又叫开胃酒,常在餐前饮用或与开胃菜一同饮用,主要为起泡酒或白葡萄酒。
2、佐餐酒(TableWines)
通常同正餐一同享用,多为干型葡萄酒,如干红或干白等。
3、餐后酒(DessertWines)
西方人习惯在餐后来点甜点,因此餐后酒也多与甜点搭配,常呈甜型。
八、其它分类
1、年份葡萄酒(VintageWines)
这类葡萄酒酒标上标注的年份一般指的是葡萄采摘的年份,不同年份天气状况不同,葡萄品质也不尽相同。尤其在饮用法国波尔多(Bordeaux)葡萄酒时,年份是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而在香槟或一些加强酒中,只有少数优秀年份才会以年份酒的形式推出。
2、品种葡萄酒(VarietalWines)
除法国等特殊产区外,绝大多数葡萄酒都会在酒标上标注酿酒葡萄名称。根据葡萄品种的不同特征,我们往往可以大致推断葡萄酒的口感风味甚至品质。当然,有时候葡萄酒也会采用不同品种进行混酿,以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
3、产区葡萄酒(OriginalWines)
和品种葡萄酒类似,来自特定产区的葡萄酒也往往代表了特定的风格特征。尤其是在一些重风土的产区,葡萄酒能够很明显地反映不同地块的特色。
2006年merlOt红酒和merlot2016红酒价格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
红酒瓶尺寸解析:直径、高度及不同容量规格详解
2025-05-29 12:32:48深度解析:奔富707葡萄酒——品质、差异与鉴赏
2025-05-24 08:51:0282年拉菲:探寻陈年葡萄酒的适饮奥秘
2025-05-26 12:23:411982年拉菲:葡萄酒界的传奇珍品与市场风云
2025-05-23 12:56:33探寻1982年拉菲葡萄酒的传奇故事与珍贵价值
2025-05-20 13:41:32